登录 注册 退出
您的当前位置: 首页 > 传统 > 节日节气 正文

古人的大雪:乡邻无事冬耕罢,独倚篱门数过牛

作者:admin 时间:2022-12-07
导读:

古人的大雪:乡邻无事冬耕罢,独倚篱门数过牛

扬子晚报

订阅

积阴成大雪,看处乱霏霏。

玉管鸣寒夜,披书晓绛帷。

黄钟随气改,鷃鸟不鸣时。

何限苍生类,依依惜暮晖。

——敦煌写本《咏廿四节气·大雪十一月节》

元 佚名雪竹图(局部)

连日阴云,终成一场大雪,触目所及,雨雪霏霏,寒夜中玉管乍响,律管内积灰飞起,天寒气冷,“鹖旦”也不再鸣叫,不光是人类,所有的生物,都在唏嘘时光远去。而我,夜不能寐,在读书中不知不觉到了天亮。

“玉管”,“黄钟”,这两个词稍微解释一下。玉管,古乐器,可定十二律,古人以之对应十二月。古人测时序更替,会将长短十二种尺寸的管子埋于地下,管口齐平露出,以苇膜烧灰放于管内,管口用“竹衣”(竹子内的薄膜)轻轻贴上,地下阳气依时涌动,到某一节气,相应管内的苇灰就会受阳气激发,冲破竹衣飞出,同时发出“嗡”的声音。每一个月都会有一根管子灰喷而出,亦发出不同的声音。大雪节气在十一月初,对应十二律的“黄钟”。理解了这两个词,自然便明白,这两句诗是在说节候又发生了变化。

古人将大雪分为三候:一候鹖旦不鸣;二候虎始交;三候荔挺出。是说此时因天气寒冷,寒号鸟也不再鸣叫了;阴气最盛,所谓盛极而衰,阳气已有所萌动,老虎开始有求偶行为;“荔”为马兰草即马兰花,据说也能感受到阳气的萌动而在此时抽出新芽。

这些都是四时自然的变化。而对人们来说,他们期待着下雪。最好是赶在腊月之前,也就是在大雪和冬至这两个节气之间下两到三次雪。“腊前得两三番雪,谓之腊前三白”。

腊前的雪,能及时滋养秋收后的土地,为冬季的麦苗盖上一层被子,所以有腊前三白兆丰年的农谚。“西北人谚曰:‘要宜麦,见三白’。”这个说法甚至连皇帝都知道:

小雪雪霏霏,大雪霏霏雪。

今年三白早,喜复应时节。

——清·弘历《十一月初七日得雪时大雪节也喜而有作》(节选)

小雪节气,大雪节气,都下了雪。今年的雪下得尤其早,且应着节气。这预示着明年的丰收。所以乾隆帝用了一个“喜”字。

南宋 牧溪 渔村夕照(局部)

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,基本反映了北方气候的特征。而对身处长江流域及以南的人们来说,这个节气和气候特征其实多少有些对不上。

月是小春春未生,节名大雪雪何曾。

夕阳不管西山暗,只照东山八九棱。

——宋·杨万里《晚望》

十月为小阳春,杨万里写这首诗的这一年的十月并没有些许春意,但大雪节气也不见下雪。远眺夕阳,背对着太阳的西山的东面,幽暗、黝黑,而正对着夕阳的东面山峦,山棱被照得分外清晰。

同样是身处江南,退休的陆游也没见到雪下,他正忙着冬耕。

种菜三四畦,畜豚七八个。

永言给宾祭,且复课慵惰。

霜清黄犊健,土润小雨过。

冬耕不可失,努力勿安卧。

——宋·陆游《幽居》

有一块菜田,再养七八头猪。这样既能自给自足,还能锻炼身体,有客远来也够吃用。霜寒之后,细雨滋润着土地,黄牛下场,翻耕田地。冬耕的机会不能失去,要加把劲,切莫高枕安卧。

明 唐寅 守耕图卷(局部)

退休后的陆游经济状况还是不错的,但他坚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,既自食其力,又藉以养生。种菜、扫地、钓鱼、拂几样样都做,“岂为要小劳,亦以御百邪”。

关于冬耕,他还在多首诗中写到过:“平郊极目冬耕遍,小妇篸花晚饷归”;“乡邻无事冬耕罢,独倚篱门数过牛”。

冬耕,是将收割过的土地再翻耕一遍,将藏身地底的害虫及虫卵翻出来,让它们在冷冽的北风中丧失危害力,同时也将杂草翻入地下,化为农肥,为来年开春的再次耕种积攒更多能量。

春耕夏耘秋收冬藏,按时劳作。千百年来,老百姓习惯了这样年复一年、轮回式的农耕生活。只是偶尔会和诗人们一样,发出“依依惜暮晖”的喟叹。时光悄然远逝,无可挽回。一年的日子所剩无几,正像这西沉的太阳。但即便如此,也不要坦然“安卧”,而要努力耕耘,积攒更多的能量,只有如此,才会在来年的春天里喷涌勃发。(扬子晚报记者臧磊)

顶一下
(0)
0.00%
踩一下
0
0.00%
"真想不到会有人会打赏,言语也许对你并不重要,但我还是谢谢你。"
给文化网打赏打赏
古人的大雪:乡邻无事冬耕罢,独倚篱门数过牛
扫码支持
扫码打赏,你说多少就多少
2
5
10
20
50
自定义
您当前余额:元
微信
余额

打开支付宝扫一扫,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

打开微信扫一扫,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

打开QQ钱包扫一扫,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

加载中~
加载中~

相关推荐:

Copyright © 2018-2030 文化网 版权所有 图文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 15266660787 鲁公网安备37131202371874号
京ICP证000000号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