元至元二十四年(1287)初,赵孟頫抵达大都时,对这座忽必烈大汗之都充满了好奇,这是一座与他熟悉的临安(杭州)完全不同的城市。蒙古、汉人叫它“大都”,西域的商人、僧人把这里称作忽必烈薛禅可汗的“汉八里”,即“大汗之城”。
这里生活着约1600名朝廷官员,加上各衙门的吏员和大都路的官吏,在大都一共约有1万名官吏领取俸禄。其中最重要的衙门是主管行政的中书省、主掌军事的枢密院、负责监察官员的御史台。
大都还有许多蒙古诸王、公主、驸马、贵族勋臣的府邸,他们在北方草原或者华北拥有各自的封地“投下”,可以自行任命封地上的主要官员达鲁花赤(监临官)和司法官员扎鲁忽赤(断事官),封地内的民众需要给领主交税。大元皇帝实际上拥有两套统治系统,一套是在中原和江南实行的官僚体制,另一套是在北方、西部保留的草原游牧社会的统治系统,即大汗的家族和数以千计的大批近臣、勋贵直接派人对各自的领地进行世袭统治。
商人也是这座城市醒目的存在,繁华集市上有来自西域各地的商人,一些商人还和皇室、诸王关系密切。他们从权贵那里借贷本金从事高利贷或者长途贸易,时常进献奇珍异宝取悦皇帝和权贵。皇帝本人也会把自己的钱财交给他们放贷。皇帝近臣管理的泉府司负责管理皇帝、皇太子、皇太后、诸王的银钱借贷事务以及各个外贸港口的贸易事宜,对朝廷的财政政策具有很大的影响力。
僧人、道士和各种修行人士也是不容忽视的人群,他们的身影常出现在大都两座特殊的衙门中,经常能在街头看到穿着红色衣服的吐蕃僧人、穿着黄色僧服的中原僧人和穿着黑色袍子的道士。有名僧侣、道士经常与皇族、高官交往,对朝政也有影响。最有权势的是帝师,号称“皇天之下,一人之上”,在宫廷中有特殊的地位。宫中设有喇嘛堂,帝师时常入宫为皇族讲经说法,讲经传法时帝师在上座,比皇帝还要高出一头,每年元日朝会时,帝师也可以坐在皇帝边上。皇帝尊崇修行之人,免除了僧人、道士以及基督教教士“也里可温”、伊斯兰教教士“答失蛮”的差役、赋税,皇帝乐于扮演所有主要宗教的保护者的角色。
大都和紧邻的燕京旧城(南城)还生活着八九万户普通人家,尤其是燕京旧城人烟更是密集,他们或者做买卖、当工匠,或者是权贵富豪家中的管事、仆从,或者在商队、店铺打杂,婚丧嫁娶都遵循着惯常的习俗,重要日子会去寺观中礼拜祈祷,有闲时爱到勾栏瓦舍看几出白仁甫、关汉卿、王实甫、赵子祥写的杂剧,在鼓笛喧闹的地方看看杂技演员表演的爬竿、相扑、丢棒之类,也能在街头围观流浪艺人演唱的琵琶词、货郎的唱词以及傀儡戏(木偶戏)。
因为所有这些人的存在,让大都成为了北方人口最多、最热闹的城市,每个街道的宅邸在晚上似乎都会散发酒香,大都的集市、酒馆常能听见醉鬼的喧闹声。酒馆的门口一般都画着春申君、孟尝君、平原君、信陵君战国四君子画像,是大都最热闹的地方。他也尝过那种叫“阿剌吉酒”(即蒸馏白酒)的烈酒,是从西部遥远地方传来的做法,用一种容器把已经酿好的葡萄酒等酒水蒸馏,取得蒸腾出来的白色“酒露”,滋味干辣,很容易把人喝醉。这种酒在江南比较少见,可是大都不少贵族迷恋它的滋味。
这里也生活着数千江南来的人。十一年前南宋皇帝投降后有一千多名官员、侍从、宫女随从北上,到京城后一千多宫女都被忽必烈下旨许配给了京城的工匠。前年又迁移来800户江南乐工服务宫廷。另外元军将士当年从江南抢掠了不少人当奴婢,还有许多穷人子女被贩卖给京城富贵人家当奴婢,所以京城中常能见到江南口音的人。在街头听到吴侬软语,让赵孟頫依稀有些亲切。
(摘自《不浪漫:赵孟頫传》,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