玉,温润而有光泽。汉许慎《说文解字》把玉称为“石之美者”,并赞玉有五德“仁、义、智、勇、洁”。儒家经典《礼记》则说“君子比德于玉焉”,并总结出11种优点:“温润而泽,仁也;缜密以栗,知也;廉而不刿,义也;垂之如队,礼也;叩之其声清越以长,其终诎然,乐也;瑕不掩瑜,瑜不掩瑕,忠也;孚尹旁达,信也;气如白虹,天也;精神见于山川,地也;圭璋特达,德也;天下莫不贵者,道也……”玉作为一种“美丽的石头”,是中华文明中的恒远久流传的美好意象,也启发着历代诗人的灵感,受到历代诗人的喜爱。古往今来,咏玉诗词多焉。
图片来源:视觉中国
东晋诗人庾肃之专门写有一篇《玉赞》:“圆璧月镜,璆琳星罗。结秀蓝田,辉真荆和。元圭特达,瑜不掩瑕。质鲜气润,流映滂沱。”郭璞《瑾瑜玉赞》中说:“钟山之美,爰有玉华。光彩流映,气如虹霞。君子是佩,象德闲邪。”美玉无论是用于礼祭、馈赠还是佩戴、欣赏,总是带着庄重、高贵、坚贞、纯净等美好寓意,呈现出中华民族心灵深处一种特有的诗意情怀。
玉之美好,被诗人们寄寓人格象征,表达内心深情。从《诗经》中的“投我以木桃,报之以琼瑶”“彼留之子,贻我佩玖”“知子之来之,杂佩以赠之”“何以赠之?琼瑰玉佩”等名句,可以想见美玉在先民情感生活中的重要分量。
多情的诗人们,特别喜欢用玉比人,留下不少名句,比如“言念君子,温其如玉”“白茅纯束,有女如玉”“彼其之子,美如玉”“皎皎白驹,在彼空谷,生刍一束,其人如玉”……在他们的心目中,好男孩要像玉,优雅英俊,好女孩也要像玉,端庄纯洁。他们还喜欢用玉来比喻世间所有美好的事物。比如唐代王昌龄《芙蓉楼送辛渐》说“洛阳亲友如相问,一片冰心在玉壶”,这是用玉比喻情操;杜甫辞职时的《去矣行》说“野人旷荡无靦颜,岂可久在王侯间。未试囊中餐玉法,明朝且入蓝田山”,这是用玉比喻修持;刘禹锡在《酬太原令狐相公见寄》中说“书信来天外,琼瑶满匣中。衣冠南渡远,旌节北门雄”,这是用美玉比对方的书信;施肩吾在《酬周秀才》中说“三展蜀笺皆郢曲,我心珍重甚琼瑶”,这是用美玉比喻自己的书信;李颀的《弹棋歌》说“蓝田美玉清如砥,白黑相分十二子”,这是用玉比喻棋具……
宋代诗人同样有着浓郁的美玉情结。苏轼有一次春夜行蕲水山中,醉写了一首《西江月》,其中的名句“可惜一溪明月,莫教踏碎琼瑶”,是用玉来比喻月光。他的弟弟苏辙在元宵节写了一首《上元雪》,其中说“上元灯火家家办,遍地琼瑶夜夜深”,这是用玉来比喻白雪。米芾在《送端臣桂林先生兼简信叔老兄帅坐》中说“骖鸾碧玉林,琢句白琼瑶”,则是用制玉工艺来比喻斟酌词句……
玉是美的象征。绚丽多彩的玉文化影响着诗人们的美学理想。有一次孔子的学生子贡提到《诗经》中的“如切如磋,如琢如磨”,说:“其斯之谓与?”孔子闻言,激动得不行,说道:“始可与言《诗》已矣,告诸往而知来者。”“切磋琢磨”本是玉石制作的方法,这里用来比喻治学和修身,非常贴切,影响深远。
历代咏玉诗,我喜欢四首对“玉德”别有寄托的作品。一是东晋谢安《与王胡之诗》:“鲜冰玉凝,遇阳则消。素雪珠丽,洁不崇朝。膏以朗煎,兰由芳凋。哲人悟之,和任不摽。外不寄傲,内润琼瑶。如彼潜鸿,拂羽雪霄。”这是告诉人们不要追求像冰、像雪一样短暂效应,要像玉一样坚定执着。二是唐韦应物的一首《咏玉》:“乾坤有精物,至宝无文章。雕琢为世器,真性一朝伤。”这也是借玉被雕琢来感叹人性被异化,非常深刻。三是宋刘过《玉佩》:“借榻卧云屋,欹枕仔细听。误疑鸣珂声,不知水泠泠。”这是写美玉对人心的警策。四是明代顾璘的一首《梦中天子命咏玉觉后记》:“至宝终难璞里藏,琢磨今始见蟾肪。连城共重千金价,陈器还增九庙光。独秉圭璋勤对越,时摇佩璲动琳琅。愿教圣主崇明德,大鼎神龟共久长。”诗中用了很多非常“高级”又非常“俗气”的形容词,但实际上最关键的三个字是劝谏皇上要“崇明德”,这也算是一种绵里藏针的手法吧。
到了清代,玉器工艺的人才多、材料足、种类繁、制作精、规模大,专门咏玉的诗词作品也更加丰富和绚丽,其中比较突出的是乾隆皇帝的御制诗。他吟咏各种玉器,留下了不少作品,如《咏玉牛》《咏玉鹊》《咏玉熨斗》《咏玉炉》《咏玉瓮》《咏玉环》《咏玉人牧驼》《咏玉熊》《咏玉马》等。其中,写于乾隆乙未年(1775年)的《咏玉尺》颇佳,全诗如下:“弗盈今尺盈周尺,总觉犹输寸所长。宝鼎仙人咏李白,襄城县令拟刘方。辉辉不露截肪质,沕沕全藏浸土光。偶抚直方别有契,问谁佳句称斯量。”这首诗朴素明澈,对诗词评价提出了客观衡量和宝贵自省。最后,我用清代诗人戈载《兰陵王·咏玉》中的几句话作为结尾:“从容淡定冰清澈,韵映青山碧,谦谦通达。后人前继,莫轻绝,亮高节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