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录 注册 退出
您的当前位置: 首页 > 名家 正文

舍得之间诗院 诗评中心

作者:孙连宏 时间:2024-10-08
导读:课目:诗评之我说孙连宏:网名舍得之间,客居洛阳,著名诗人,资深学者,诗词评论家,舍得之间诗派创始人,舍得之间诗院院长,长青诗学院荣誉院长,多年致力于诗学文化的普

课目:诗评之我说

mmexport1728285296553.jpg

aHR0cHM6Ly90eGNkbjEtbXByZXMuNTF2di5jb20vdl9ibG9jay9hcnRpY2xlLzI1NjM4MmU5OGNlOWYyNGFhNjc2ZjcwODcyMjc5MzJkLmpwZWcuY3cyMTYwLmpwZWc=.jpeg

孙连宏:网名舍得之间,客居洛阳,著名诗人,资深学者,诗词评论家,舍得之间诗派创始人,舍得之间诗院院长,长青诗学院荣誉院长,多年致力于诗学文化的普及教育。著有《诗学要义》、《唐韵大观》等。

aHR0cHM6Ly90eGNkbjEtbXByZXMuNTF2di5jb20vdl9ibG9jay9hcnRpY2xlLzQ5NWM4ZTUyNmEyNWY3MzNkMmVmZWFiODJmMTI4NTE3LmdpZi5jdzIxNjAuZ2lm.gif

诗中有我


大家好。今天在这里,做一个小范围的诗学讲座。主要聊一下关于诗词评论,以及赏析的话题。就如何去赏析,如何去点评这样的问题,我陈述一下我的诗学观点,以及心得体会。

        我所陈述的诗学观,也代表了“舍得诗派”所秉持的诗学主旨,以及风格流向。也希望让我们这里每一位的基础诗学观,与“舍得诗派”达成审美学上的共识。

       舍得诗院希望培养出一批秉持“舍得诗派”理念的优秀评委,舍得诗院所主办的所有国内国际的诗词赛事,都将由舍得诗院自己的诗人们来担任评委。

       我们不须外请名流。因为,舍得诗院的诗人们,就是名流。我绝对相信你们。

       中华诗学,主要包含了二个领域:一个是写作领域,一个是论评领域。

      这二者,互相关联,又互相独立。二者所关联,都能理解,毕竟都针对诗词作品。而写与论的区别,则很多人不太清楚,边界比较模糊。其实,二者的区别也很简单:一个主观(写作),一个客观(论评)。

       诗词写作的“主观性”,对写作来说特别重要。它也对应了所谓的“诗言志”。诗者,言志也。志者,“我”之志也。所以,舍得诗学观就是,但凡所“诗”,必然有“我”。“我”,才是构成诗词作品的最核心。

mmexport1718015115664.jpg

       那么,鉴别一首诗写的如何,第一个,也是最重要的【指标】就出现了,那就是,是否有“我”。对于作者来说,知晓此理,则笔下努力含“我”。诗中情景,处处源于我之内心。我的视角、我的环境、我的感触、我的情绪、我的等等。

       写作时候,须是“我”写,以及写“我”。审视作品的时候,则是,看他的作品里,有没有他自己的影子。他的视角、视野、品味、感触、思想、主见等等。他如果失去了“自我”,那么说明,他并没有进入真诗境。

      作品是否有“我”,也是鉴别一首诗是不是“老干体”的重要标志。与语言修辞无关,与格律等体裁形式无关,而只与有没有“我”有关。因为那些“老干体”最重要的标志特点,就是喜欢“代表全国人民讲话”,打官腔,而不是他自己的真实感受。

       任何一个诗学要素之要求,其实都有二面性。既要求了作者,也提示了评者。比如这个“我”就是如此。对于评论者来说,面对一首诗,如果看不到作者的“本我”存在,那么,这诗的品位一定会大打折扣。

       一般情况,诗词评论者,多是具备熟练的写作经验。没有任何写作经验的人,不论他是什么级别的教授,都只有说三道四的公民权利,却不具备诗词点评资格。

       诗感,是写作实践中体验出来的,修炼出来的,而不是靠书本的数量堆出来的。诗有别才,非关书也。文凭与诗学关联不大。

       “我”在诗中,会有怎么样的表现呢?每一句诗语,走不走心,我们是能够感受出来的。因为发自肺腑,所以,必然会情真意切。而诗语的真切,必然透露出“美”的元素。

       那么反之,我们若把它写的美一些,这个“美”其实就凝聚了“真”和“善”,因为,真善美,真善以致美嘛。

       而所谓的“美”,其实就是具备了诗的各种艺术要素。比如虚实的平衡、远近的推拉、画面的流转、明暗的过渡。以及,对仗之工稳、格律之节拍、修辞之跳脱、时空之顺逆,物我之两忘等等。

       我们须记住,所有诗学修习的要素,同时,也成为了诗词作品品评之视角。也就是,既要求自己(写作),也审视其他(点评)。也因此,我们的点评老师,也一定是诗词写作的老练者。不入虎穴焉得虎子。不经探宝焉能识宝。

IMG_20231027_172759.png

诗感平衡


       我们写诗,其实不忌讳写的大,或者写的小,而忌讳的是,写的“一味地大”或者“一味的小”。大与小、近与远、虚与实、阴与阳等等这些意象倾向,要保持一种“平衡”概念。这种平衡之品质,也直接决定了诗词作品的品质。

       情感倾向,也需要有节奏地表达。在诗作当中,上好的佳作,情感氛围必定是达到一定“平衡”的。但凡极端,就容易失去中国传统审美观念中的“美感”。比如极端的欢喜、极端的悲伤、极端的愤怒。不是不能极端,而是,需要对这样的极端进行化解。

       比如杜甫之《登高》,其潦倒颓废之情绪,也够极端了。但为什么还能成为千古名篇呢?是因为,情绪虽颓废,但其化解自有道。

        他以视野之辽阔、动静之谐调、境界之丰富,让这负面情绪得以稀释,乃至成为人世间情感多元化的一种,具有了“丰富”的内涵表现力。

       所以,写极端不可怕,但如果没有化解之道,这“极端”就成为了一剂毒药。我们再看看岳飞的《满江红》。

       外行人(一般读者)读它,只觉得满腔热血,愤懑情感,爱国情怀,甚至属于情绪比较极端的了。甚至“壮士饥餐胡虏肉,笑谈渴饮匈奴血”这么血腥的茹毛饮血的词语都出来了。

        而内行人(诗词作者)读这《满江红》则不会跟着情绪走,而是注意这里的美学表现力。“怒发冲冠”为情绪极端之暴走状。但随后的词语,则是对这“暴走态”进行疏导舒缓,以达到一种情绪之平衡。

       比如,“怒发冲冠”之后,跟着有“凭栏处,潇潇雨歇。”这状态,正如我们暴怒时,心绪憋闷,冲进大雨里,凭栏而远望,让自己平缓一下。然后,还是余怒未消,怎么办?

        那就“抬望眼,仰天长啸,壮怀激烈”,这些,是不是一种极端情绪时候,采取的释放状态?“怒发冲冠”之后的这些,都是为了在意境上达到一种“平衡”。

       有急有缓,才是王道。不然,一味的怒气,会让作品崩个稀碎。

       赏析作品的时候,对这种“平衡感”一定要有所感知和察觉。诗词作品的总貌态,是一种“平衡感”。记住!这种“平衡”不是四平八稳的“静态均衡”,而是一种【动态平衡】。

        有远就有近、有动就有静、有怒就有缓、有阴就有晴、有虚就有实……。这种二象性的互动纠缠,才是诗意激荡、回旋、涟漪、奇妙,不乏高潮迭出,却又不失和谐感。

       平衡感,是衡量诗作水准的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。不仅写作时候要求,更是赏析作品时候一个重要指标。

bd247cf2840a75d0df5c1345bd075f99.jpg

形意所规


       我们的诗学有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,就是形与意的关系。这个问题,其实也属于辩证的关系。过于强调“形”,或者过于强调“意”,都违反了诗词美学规律。

       形与意,也需要一种动态的平衡。或者说,在舍得诗学观里,形与意,本就是一回事。

        这就首先就牵扯到诗词体裁形式的问题了。这里,我们需要统一一下认知。

      关于格律,律句的基本规律,就是“一三五不论,二四六分明”。也就是,“二四六分明”是格律存在的基础,以及基准的判别标准。除非“特拗”情况。

       “二四六分明”是一种坚守。因为它意味着一个基准的节奏感,节拍感,诗之音乐性的前提。

         关于“孤平”我们的判断,是以“启功说”(也是舍得说)为基准。我们不推荐王力的“孤平说法”,但是,我们也不会强行拒绝别人对“王力说”的坚持。适当的时候,陈明观点就好。诗无达诂,也无霸主。

        关于“对仗”我要多说几句。首先,舍得诗学观认为,“对仗”的本质只是一种“修辞”手法。它不是决定一首诗是不是格律诗的标准。即使全诗无对仗,格律诗依然还是格律诗。这一点“定性”我们这里所有人一定要清醒知晓。

        但是,格律诗为什么要强调“对仗”呢?看过以前舍得讲义的人都知道,对仗,只是对格律体裁之“构建”起到一种“扶住”功能。它只是对诗感以及诗意起作用。这取决于“对仗”本身具有的特性。

       “对仗”的第一特点,就是【稳】。因为其稳的特性,所以,也构成了“诗庄词婉”之“庄”的要素之一。因为稳,不仅仅在形式上有表现,在诗意上也会构建其“稳态”。

        比如七律这种格式,我们认为它的美学特点,就是“工稳美”。所以我们看到,一般情况对七律的“对仗”要求就比较高,其颔联颈联都要求对仗。这种“要求”其实不是“绝对规矩”,而是一种“美学规律”。

       七律,在几个近体诗格式里,属于篇幅相对较长的。因为篇幅长,字数多,也就更容易散乱。而“对仗”则可以束其形、稳其态、庄其势。所以,七律中“对仗”的作用就很显著。我们依然要记住:对仗助于律诗,而不是对仗等于格律。

        对仗,也不是一定要固执坚持“中二联”。毕竟,对仗的属性是修辞,它要服务于诗体,也服务于诗的构思设计。所以,会有“偷春格”这样的变化。

        但我们认为,律诗的“颈联”最好能保证对仗的存在,而且,尽量“工对”。因为,颈联是律诗之“腰”,对仗,有助于诗体的强腰补神。

       还有一种比较灵活而不会合掌的对仗形式,就是“流水对”。但一般情况,“流水对”不太适合颈联(不绝对)。因为颈联之“腰腹”的性质,需要稳固当先,尽量不“流水”,以免失其稳态。

        对仗,还有一个特点。其平稳性,也是一种动态平衡。而决不等于上下句“均分”。所以,对仗的第一忌讳,是“合掌”。避开“合掌”,是诗作者的基本功。识别出“合掌”是鉴赏者(或者指导者)的基本功。

       舍得诗派的诗学理论,提出诗学上的“虚实论”,其中对于对仗合掌的问题就指出“先实后虚”这样的规律。不论读没读过舍得课件,我们现在都要记住对仗的这样“铁律”。

        也就是对仗中的两句,必须之守则是“先实后虚”。前一句相对较“实”,后一句相对较“虚”。具体如何虚实,则灵活判断。

       比如:静为实,动为虚;近为实,远为虚;物为实,人为虚;当下为实,往昔为虚;客观为实,主观为虚;方为实,圆为虚……等等。

      我们始终要记住,“形”和“意”是两个概念,却是同一个本质内核。对读者来说“重意不重形”,而对作者来说“重形即重意”。

         而对评论者来说,则是看站在哪方面去评论。(内行的)美学角度去评,就要侧重“形”的客观性。而若(外行的)一般赏读来评,就侧重于诗意几何、影响几何、效应几何了。

         还有一点,我们诗学评论者要注意。就是关于句式的“流变”规律。关于句法,我们总的原则是,变化,有规律的变化。而不要拘泥于所谓的“八病”的名词概念。我们也尽量减少使用那些“八病”之术语。

        平头、上尾、蜂腰、鹤膝、大韵、小韵、旁钮、正钮等八种声病。以及其他 虽然为我们提供了很多诗之美学的营养成分,但具体来说,它们不是针对“近体诗”的。

mmexportaeb4643d87ba4e21cd4d6103af6629eb_1654902747938.jpeg

点评本质

      点评的前提,是保持客观性。毕竟,所有的评析,都需要以审美观的共识为基础。但做到绝对的客观也不可能。所以,所谓“评”的本质,其实还是表现评者的“自我”。自我的诗学观,自我的视角,自我的行文笔法。

        所评之作品,其实,只是给评者一个阐述个人诗学观的“借题”而已。表达自我视角,是评者一个重要的特点。因为,被评的对象,是“诗词”作品。而诗词作品最大特点,就是“诗无达诂”。

       诗无达诂,其实就是诗无定论。因为我曾经说过,诗是一种具有“神性”特征的文字体裁。那么,就必然千人千眼,千人千评。所以,谁的评都无法成为“定论”。那么,既然如此,我们不如畅快地达我诗观。

       也出于同样原因,我们也不可对一首作品评的“面面俱到”。那么,我们对诗词作品做评,就不要想着“大而全”。而是针对一点,或几个有限的方面,做出评论即可。

       当然,这里还有一个“情商”的问题。点评,不比写作的自我独立性。点评,其实就是在做一种【互动】。所以,虽然是你在侃侃而谈地发表议论,但你一定要提醒自己,话,不能让自己一个人说完了。

       也就是,任何判断,都要留有余地。即使自己把握十足,也不要表现的过于“武断”。文学这个东西,可回旋余地太大。

        而诗学的“自由度”又远胜于一般文学。这个时候,一定要牢记“诗无达诂”。诗学领域,几乎没有“真理”和“绝对”。

       我们一定要牢记,即使最大咧咧的诗友,也一定一定一定是爱面子的。越表现的“大度”,他内心的“爱面子”之心就越强烈。所以,我们不论怎么评,一定要抱有真诚态度。因为,只有真诚,才是互动之利器。

       点评切忌敷衍(当然,一般的礼节应酬除外)。一句“好”,或一句“差”,都不太好。要么就不说,要么就真心评说。而若说好,好在哪?哪怕说一句“句法老练”或某句“造境神妙”,也算落到实处。

       点评的“互动性质”要求我们,尊重是前提,真诚是基础。不论别人能不能接受我们的评论,都坦然待之。既然论诗,当然要有诗的胸怀。

       特别要强调一下,本诗院所有评论老师,在“诗韵”的立场上,都必须态度鲜明地主张《平水韵》。

        但是面临标称“新韵”的作品,我们可以不予评论,也可以义务地去普及《平水韵》知识。但这纯是诗学问题,在人格上互相尊重。

       好今天先说这些。评与写,同样重要。希望大家多多互动,点评诗词,是诗词水平成长的重要途径。加油!


顶一下
(0)
0.00%
踩一下
0
0.00%
"真想不到会有人会打赏,言语也许对你并不重要,但我还是谢谢你。"
给文化网打赏打赏
舍得之间诗院 诗评中心
扫码支持
扫码打赏,你说多少就多少
2
5
10
20
50
自定义
您当前余额:元
微信
余额

打开支付宝扫一扫,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

打开微信扫一扫,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

打开QQ钱包扫一扫,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

加载中~
加载中~
Copyright © 2018-2030 文化网 版权所有 图文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 15266660787 鲁公网安备37131202371874号
京ICP证000000号
Top